陈海泉—成都商报委书记、总编辑、总经理。1995年加入成都商报,从普通记者起步。
徐立军—央视市场研究总裁、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总裁、CTR媒体融合研究所执行院长。
他们两位都是媒体人,都是记者出身,拥有多年媒体职业生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对话。
1、没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媒体融合就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徐总:您认为,传统媒体有哪些是互联网界所缺乏的?也就是说,相对于互联网,传统媒体最应该弥补的是什么?
海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相比,主要的差别是所处的管理环境更加严格。生存环境更艰难。传统媒体的机制和互联的机制是无法相比拼的,但是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互联网界有很多偶然因素,相比互联网公司,传统媒体缺的不是技术和思路,而是体制,如果媒体机制机制的匹配,媒体融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客户端的新闻只是入口和标准配置,并不是核心内容
徐总:我看过很多关于成都商报媒体融合方面处理形式的各种材料,想请教一下您觉得有比亚做社群聚合平台吗?
海总:成都商报主要想做什么?我们队客户端的确定方位主要是本地较大的社群集合平台,为什么要强调社群集合平台呢?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变化,最具备革命性的颠覆。
徐总:为什么你会觉得在社群这一块,我们做得过互联网呢?
海总: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但社群最终还是要有区域性。喜欢跑步、唱歌的,我们只需要在网上一约定,很快就能在线下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这就是所说的精耕细作,而互联网过于庞大,很难彻底下沉。
3、传统媒体转型,管理者思维转换是个难题
徐总:内部组织架构、生产模式的变革令很多传统媒体人头疼,因为传统媒体做融合转型,报社也好、电视台也好,相应的内部组织架构、生产模式都需要变革。我注意到成都商报把专刊部给撤销了,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很难的。
海总:我觉得这并不难,为什么撤销专刊部成立数字整合营销中心,其实是因为随着数字型态的变化,媒体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变化。我感觉未来就是靠两个东西,一个是以互联网思维为主的数字整合营销,即“数字营销+报纸广告+活动+电子商务,这主要是依靠创新。”
4、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
徐总:除了人才之外,技术问题也是很多媒体领导人发愁的地方。成都商报成立合资公司,自建技术团队而不是外包,这是基于什么原因?
海总:技术主要是为内容服务的,技术团队如果不和内容团队磨合的话,沟通的成本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