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繁多抢票加速包真在加速吗?隐蔽收费遭诟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2019春运火车票的开售,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季即将拉开序幕,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此刻最希望拿到的或许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面对短时间的集中客流,热门地区的车票依旧十分抢手,这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比如,不少抢票软件都提供了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抢票服务,号称能够优先出票。那么加速包真在加速吗?类似这样的抢票服务究竟能不能帮大家抢到票呢?

在南昌上学的小王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在校友群看到同学发来的各种加速抢车票的助力链接。虽然她也有购买回家火车票的需求,但是复杂的加速抢票规则让她有些头痛,“要是看到有人发的话,关系好就帮忙点一下,然后那种不认识的可能就当没看到吧。”

原本买回家车票是一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由于出现了加速包的情况,让买票变成了一场社交活动。那什么是加速包呢?按商家说法就是一种抢票辅助手段,使用加速包可以提升抢票成功率,加速包越多成功率越大。一般来说,乘客可以选择花钱购买加速包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分享链接等任务来获得加速包。携程、途牛、美团、智行等应用均能提供类似服务。央广记者向携程客服人员询问了使用加速包的相关事宜。

携程客服:“我们的加速包是帮助客人来提高抢票速率的,我们携程上的加速包是两块钱一个,您在下单的时候可以修改抢票速度来进行购买。”

携程客服:“不能保证。客人如果购买了加速包但是没能抢到车票的话,加速包款项是可以退回去,是不会收费的。只有客人下单,并且预定成功了,加速包使用成功就要收费了。最多一个人目前上限是添加50个加速包。”

根据携程客服的说法,他们的抢票服务器有快速、极速、VIP等多个级别,使用的加速包越多,就可以使用级别更高的服务器来抢票。换句话说,如果客人愿意额外支付100元购买50个加速包,就可以享受到VIP服务器,这将大大提高抢到车票的概率。记者在其它抢票软件购买车票时,也都看到了类似购买加速包的选项,花钱越多,速度越快。如果乘客觉得这钱花的太多,也可以通过分享链接到微信群等方式获取数量有限的免费加速包。

按照客服的说法,如果购票不成功,加速包的费用是可以退还的。但是南开大学大三学生张同学在使用一款软件抢票时并不顺利,甚至有点被坑的感觉。在使用加速包后小张只买到了始发站的车票,因此多花许多钱,“从始发站买的话会贵很多站的价格,而且因为不在你的乘车区间内,不可以用学生票,算下来就会贵两三百。等买完之后到发车前两天,又突然显示余票充足。起始站不一样不能直接改签,这个时候你只有退票重新买,只能承担高额的退票手续费。”

加速包另一个被乘客诟病的问题是隐蔽收费,一些原本票源充足的车次也会被收取加速包。乘客杨牛牛告诉记者:“在购买天津到北京的票的时候,票量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在结账的时候它是默默给我勾选的20块钱的加速包,我觉得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加速包,而且地方非常的隐蔽。在没有看到的情况下付款了,一直到付款成功的那一刻才注意到。”

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张车票承载的是对家的眷恋。一些商家正式利用了人们归心似箭的心理,玩起了加价售票的猫腻。对于购票难的情况,铁路部门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在12306官方客户端启动了“候补购票”的新功能,帮助大家早点拿到回家的车票。南昌车站售票车间主任业务员邹娴婧介绍道:“当想要购买的车次没有票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候补下单的方式订票,您先选中需要的车次与席位,点击候补字样,支付预付款,当网上有人进行了退票、改签操作时,系统会根据排序,自动将车票划入你的购票账户,这样你就成功地抢到心仪的车票。另外,如果你预付的钱款大于实际票款,系统会自动退回余额,这项服务也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2019春运火车票的开售,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季即将拉开序幕,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此刻最希望拿到的或许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面对短时间的集中客流,热门地区的车票依旧十分抢手,这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比如,不少抢票软件都提供了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抢票服务,号称能够优先出票。那么加速包真在加速吗?类似这样的抢票服务究竟能不能帮大家抢到票呢?

在南昌上学的小王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在校友群看到同学发来的各种加速抢车票的助力链接。虽然她也有购买回家火车票的需求,但是复杂的加速抢票规则让她有些头痛,“要是看到有人发的话,关系好就帮忙点一下,然后那种不认识的可能就当没看到吧。”

原本买回家车票是一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由于出现了加速包的情况,让买票变成了一场社交活动。那什么是加速包呢?按商家说法就是一种抢票辅助手段,使用加速包可以提升抢票成功率,加速包越多成功率越大。一般来说,乘客可以选择花钱购买加速包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分享链接等任务来获得加速包。携程、途牛、美团、智行等应用均能提供类似服务。央广记者向携程客服人员询问了使用加速包的相关事宜。

携程客服:“我们的加速包是帮助客人来提高抢票速率的,我们携程上的加速包是两块钱一个,您在下单的时候可以修改抢票速度来进行购买。”

携程客服:“不能保证。客人如果购买了加速包但是没能抢到车票的话,加速包款项是可以退回去,是不会收费的。只有客人下单,并且预定成功了,加速包使用成功就要收费了。最多一个人目前上限是添加50个加速包。”

根据携程客服的说法,他们的抢票服务器有快速、极速、VIP等多个级别,使用的加速包越多,就可以使用级别更高的服务器来抢票。换句话说,如果客人愿意额外支付100元购买50个加速包,就可以享受到VIP服务器,这将大大提高抢到车票的概率。记者在其它抢票软件购买车票时,也都看到了类似购买加速包的选项,花钱越多,速度越快。如果乘客觉得这钱花的太多,也可以通过分享链接到微信群等方式获取数量有限的免费加速包。

按照客服的说法,如果购票不成功,加速包的费用是可以退还的。但是南开大学大三学生张同学在使用一款软件抢票时并不顺利,甚至有点被坑的感觉。在使用加速包后小张只买到了始发站的车票,因此多花许多钱,“从始发站买的话会贵很多站的价格,而且因为不在你的乘车区间内,不可以用学生票,算下来就会贵两三百。等买完之后到发车前两天,又突然显示余票充足。起始站不一样不能直接改签,这个时候你只有退票重新买,只能承担高额的退票手续费。”

加速包另一个被乘客诟病的问题是隐蔽收费,一些原本票源充足的车次也会被收取加速包。乘客杨牛牛告诉记者:“在购买天津到北京的票的时候,票量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在结账的时候它是默默给我勾选的20块钱的加速包,我觉得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加速包,而且地方非常的隐蔽。在没有看到的情况下付款了,一直到付款成功的那一刻才注意到。”

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张车票承载的是对家的眷恋。一些商家正式利用了人们归心似箭的心理,玩起了加价售票的猫腻。对于购票难的情况,铁路部门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在12306官方客户端启动了“候补购票”的新功能,帮助大家早点拿到回家的车票。南昌车站售票车间主任业务员邹娴婧介绍道:“当想要购买的车次没有票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候补下单的方式订票,您先选中需要的车次与席位,点击候补字样,支付预付款,当网上有人进行了退票、改签操作时,系统会根据排序,自动将车票划入你的购票账户,这样你就成功地抢到心仪的车票。另外,如果你预付的钱款大于实际票款,系统会自动退回余额,这项服务也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同时采用AMD多核心处理器和四张显卡的服务器长什么样?

时隔多年之后,AMD重回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市场,推出霄龙系列处理器,AMD素来以性价比著称,新推出的处理器在同等性能下,价格会比同类产品低出一截,如今也不例外。

从市场反应来看,一些通用服务器厂商陆续推出了基于该处理器的产品,一些云服务商也开始使用,还有一些高性能计算集群,一些云计算服务商也在采用霄龙处理器,市场是欢迎AMD回归的。

不久前,AMD还展示了代号为“Rome”的下一代7nm EPYC(霄龙)处理器,新一代的霄龙处理器基于Zen 2架构,最多32核64线个DIMM插槽,单路支持最大2TB内存,并可提供128条PCI-e 3.0/4.0通道。

与同类友商英特尔相比,AMD的制程优势非常明显,而且,AMD一直就有独立显卡产品线。有消息称,今年后半年,AMD还将发布7nm Radeon “Vega”专业版/数据中心版显卡,数据中心显卡超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在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下得到了充分发挥。

既有服务器处理器又有数据中心显卡,意味着在市场上AMD将面临着英特尔和英伟达的双层压力,不过从产品方案来看,同时整合了AMD处理器和AMD显卡的服务器首先就有许多新意,那么,这样的产品有哪些优势或者独特之处呢?

以英业达(Inventec)的P47G4服务器为例,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款服务器。

英业达 P47G4是一款单路2U的HPC服务器系统,可挂载四块显卡加速器,半精度浮点(FP16)运算的计算能力能达到100 teraflops。一块AMD EPYC处理器最高提供32核,8内存通道和128条PCIe 3.0通道。多核心和大内存意味着可支持更多的虚拟机。

英业达 ( Inventec )官网上的一段介绍写道,无论是单机部署,或者搭建私有云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在混合云环境下,英业达P47G4系列服务器都能提供核心/线程数,内存,IO带宽和安全性之间的绝佳平衡。

计算密度方面,英业达P47G4系列服务器能在单路服务器中挂载四块专用显卡,一般来说,要用上四块显卡的时候通常需要双路服务器,或者接上PCIe交换机来添加额外的显卡。

上文两次提到了EPYC处理器的128条PCIe 3.0通道,可以加显卡,也可以加NVMe存储,这给计算性能或者存储性能的扩展性能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存储密度方面,该系列服务器最多8块SATA硬盘或者6块SATA加2块U.2 NVMe SSD,不需要额外配置HBA卡了。与此同时,还支持两块板载的M.2 NVMe SSD,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

在安全性方面, 英业达P47G4系列服务器还采用了业界首个嵌入式x86芯片级数据安全方案,英业达P47G4系列尽可能地降低了攻击的可能,而且采用了AMD的一些保护软件和数据安全的方案。

英业达P47G4主打的场景是人工智能AI和HPC场景,需要很高的并行计算能力,它采用的显卡是Radeon Instinct MI25 显卡加速器,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应用在这些场景中,AMD还推出了这两个软件平台:ROCm和MIOpen,这就是AMD 深度学习解决方案。

包括英业达P47G4在内的几个系统都可使用ROCm平台和MIOpen(机器学习框架库)库,为用户TensorFlow或者Caffe这样的深度学习框架环境,了解这几个深度学习框架的朋友都知道,通常只搭建CPU版本的深度学习环境会比较简单,搭建基于GPU版本的框架会比较复杂,为了充分利用GPU的性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设置。

而且,通常一些深度学习框架都是针对单台设备而设计的,想在集群中使用GPU的话就比较麻烦了,对此场景,目前业内有一些专业的方案,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多个GPU,AMD做出了一个叫ROCm的GPU开放计算平台,可水平扩展多个GPU进行计算,并且向外提供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API,在ROCm之上MIOpen提供了机器学习框架供开发者使用。

简单而言,在AMD 深度学习解决方案的帮助下用户可以按需求选购服务器,组成机器学习计算集群。英业达P47G4这样单路服务器在成本和配置方面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物尽其用地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AMD重回数据中心、企业级计算市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不同于英特尔和英伟达,AMD同时手握CPU和GPU两条产品线的优势,可以在人工智能计算场景下得到充分发挥,AMD是显而易见的一股颠覆力量,但在乍暖还寒的当下,AMD在这一市场上的生态布局与友商相比之下尚有欠缺,以英业达为代表的创新服务器厂商的率先尝试,也在证明,事情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英业达集团创立于1975年,英业达企业计算机业务群( Inventec Enterprise Business Group ,Inventec EBG)成立于1998年,服务器业务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从英业达企业计算机业务群(Inventec EBG )总经理蔡枝安(Jack Tsai)的介绍中了解到,英业达拥有服务器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配送及技术支持全方位的能力,获得了包括超大型数据中心、世界领导服务器品牌、服务器硬件集成商等多个领域客户的信任。

如今,人工智能的兴起,从一些角度来看,图形运算与人工智能的工作负载有大量重合之处,深耕服务器研发制造20年的英业达(Inventec)如今发布高性能计算P47G4机架服务器,在计算、内存、IO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深入优化,并且强调能降低企业数据中心TCO。

TCO是数据中心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摩尔定律最吸引人的就是能让人花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儿,作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厂商自然责无旁贷,未来,随着新一波的计算负载的兴起,随着AMD在市场上的发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像英业达P47G4服务器这样的创新产品应用,计算市场必然发生新的变化。

对话浪潮董事长孙丕恕:阿里巴巴和12306服务器长什么样

央广网乌镇12月16日消息(记者刘会民 张棉棉 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天在乌镇开幕了。互联网离不开数据,而提到数据,就必须提到其载体——服务器。服务器被称为网络的灵魂,电脑、手机、pad等终端都需要服务器的“组织”和“领导”。如今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更是和服务器息息相关。今天,我们邀请浪潮董事长孙丕恕,给我们讲讲服务器与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用12306网站买火车票,用淘宝买东西……这些都是由互联网衍生出的产品,这些看似平常的应用,究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答案是三个字:服务器。事实上,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打个比方,电脑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像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要想打通电话,必须经过交换机。在记者话筒对面的浪潮董事长孙丕恕,说起自己产品在12306和阿里巴巴上的应用,笑容满面。

孙丕恕介绍,现在服务器有三大类应用,传统的客户,党政、企业数据中心规模不是特别大;再一类就是关键行业里面像金融电信,24小时不能停机;第三类就是融合架构的服务器,是互联网企业的贡献,大的数据中心一买就是几十万台的量,阿里、12306、百度,他们的应用量就特别大。

孙丕恕解释说,这种融合架构的服务器是一种新技术。融合架构的服务器有很快地响应速度,坏了可以随时断电,随时更换,就像普通计算机一样。设备只需要接上电、网络等基本线路,就能够正常工作并向外提供服务。如今,这样的服务器已经走出了国门。

孙丕恕说,现在已经不光是在中国销售,都在海外销售,到美国市场,甚至还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厂。现在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的技术能力性价比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否则也不敢在美国建厂。从这个层面也反映了中国的服务器使用能力,达到了跟美国基本相近的水平。

孙丕恕说,能将产品销售到传统的IT技术强国美国并建厂,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而能让浪潮走到这一步,恰恰就是互联网企业所引导的。现在的要求更多是新技术,所以就更要加快满足互联网量大、更新的要求。有很多企业敢试用新技术,虽然可能还有一些不成熟,但是也敢用。所以互联网企业的需求是最新的。

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如今,“互联网+”行动的提出,无疑将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这也将为浪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在所有的创新基本都是围绕互联网,没有互联网,那大家创新就无法进行,那么这实际上背后是大数据,现在实际双创的背后,互联网的背后是大数据,那么更多人在利用大数据搞创新创业,所以现在讲我们应该社会整合各种数据资源。

孙丕恕说,面临机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挑战。不过眼下最需要解决的,早已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国人对国内产品和技术的自信。

他说,因为中国人有一种想法,美国公司做的可能是新的,就敢用,或者美国哪个公司用了他就敢用了。现在可能中国很多领先的产品,可能美国公司也没用,也不是美国公司创造出来的,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观念上、意识上还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就感觉中国做的是最好的,就没有担心或者犹豫了。这个靠时间的磨合,大家的自信心,企业的自信心、用户的自信心都提高了,问题就解决了。当然核心还是靠企业,这是一个过程。

一个完整和全面的云服务器安全方案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IDC圈8月24日报道,对于很多企业用户来来说,由于云服务器替代传统服务器承载了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对云安全的疑问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云服务器的安全上。

云服务器安全吗?这个问题不仅仅限定在看不到摸不着的虚拟化层面,让用户感触更为深刻的是突然发现,之前很多常见和常用的安全防护系统,特别是“硬件盒子”,都从采购名单上消失了。云计算环境对于安全防护的改变可见一斑。

正像云计算对于互联网业务革命性的改变一样,对安全的改变也是彻底的,不仅体现在安全防护理念上,还对安全交付方式的改变。

不过,安全的本质并没有因为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发生改变。事实上,部署在传统环境下的服务器和云环境下的服务器,从安全风险角度上讲没有太多不同。

(1)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例如漏洞(包括虚拟化层面)、错误的配置、不该开放的端口等;

不管是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云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安全都要面对和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风险。

对于云服务器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身脆弱性的问题,特别是漏洞。存在漏洞的系统就像一间打开窗户的房间,不管安装了多么先进的门禁系统,也无法阻挡小偷的光临。此外,对服务器关键配置和端口的检查和监控,一方面可以减少攻击面,另一个方面可以随时掌握系统安全状态。从外部威胁角度上讲,暴力破解仍旧是云服务器最大的网络威胁。暴力破解防护需要覆盖系统、应用和数据库三个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增大系统遭受入侵的概率。最后,能否快速发现和清除云服务器上的病毒、木马和后门是对防护能力的重大考验。

首先,云服务器的脆弱性突出体现在未被修复的漏洞上。根据国外某安全机构的统计,在金融行业,漏洞平均修复时间长达176天。采用云计算后这个数字稍微有所改善,然而,云服务器漏洞的平均修复时间仍旧是50天。无论是176天还是50天,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足够遍历整个服务器。

其次,根据国外某安全公司的测试,“黑客”成功入侵AWS服务器只需要4个小时。表面看是系统脆弱性导致,背后实际上是黑客的暴力破解行为。在云计算环境中,大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并不提供暴力破解防护服务,而是建议用户在服务器上安装三方防护软件。事实上,市面流行的云服务器安全软件一般只提供操作系统层面的暴力破解防护,并没有覆盖到应用和数据库层面。应用和数据库层面的缺失无疑是在云服务器防护上玩起了“锯箭”法操作系统我管,上面的找别人。

第三,绝大多数云服务器安全系统/方案体现为单点防护。单点防护具有两个特点:横向上针对服务器个体的防护以及纵向上在服务器一个层面进行防护。横向上的单点防护体现为每个云服务器都是彼此孤立的个体。在木马、后门变异样本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恶意样本采集不是实时的,分析和策略分享、下发不能快速完成,将无异于将主动权拱手让给入侵者。纵向上的单点体现在,同时也是常见云服务器安全软件的“通病”,无论是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防护都依靠安装在云服务器上的软件来完成。先不说防护效果,启用防护功能需要调用大量的系统资源,等同于发起一场自残式的拒绝服务攻击。

最后,安全攻防的背后是人的技能、智慧以及经验的对抗。在特定情况下,要求人员介入,快速完成样本收集、取证、分析和攻击阻断。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安全攻防团队是不现实的。

因此,云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是对平台化、体系化以及包括快速响应、技术经验在内运营能力的全面挑战,而不是简简单单安装一个主机防护软件就可以实现的。

一个完整和全面的云服务器防护方案应该包含对内部脆弱性(漏洞、配置、端口等)的快速定位、修复以及对外部威胁的迅速发现和阻断。

对于内部脆弱性,特别是严重威胁云服务器安全的漏洞,不仅要求精准定位,对于绝大部分漏洞来说,自动化的漏洞修复将有效提升安全防护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关键服务器或有严格合规/业务规定的服务器,云服务商应该提供漏洞修复的风险提示,这个工作不应该交给用户。

其次,对于云服务器首要的外部威胁暴力破解,防护系统必须涵盖系统、应用和数据库。

第三,云服务器安全防护需要实现平台化和体系化。平台化体现在每个云服务器都是恶意样本的采集点,同时也是实时安全策略的接受方,保证基于云端的一体化防御。